深入理解Java中的字符串(一)
初学Java时我们已经知道Java中可以分为两大数据类型,分别为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。而在这两大数据类型中有一个特殊的数据类型String,String属于引用数据类型,但又有区别于其它的引用数据类型。可以说它是数据类型中的一朵奇葩。那么,本篇文章我们就来深入的认识一下Java中的String字符串。
一、从String字符串的内存分配说起
上一篇文章《温故知新–你不知道的JVM内存分配》详细的分析了JVM的内存模型。在常量池部分我们了解了三种常量池,分别为:字符串常量池、Class文件常量池以及运行时常量池。而字符串的内存分配则和字符串常量池有着莫大的关系。
我们知道,实例化一个字符串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,第一种最常用的是通过字面量赋值的方式,另一种是通过构造方法传参的方式。代码如下:
1 |
|
这两种方式在内存分配上有什么不同呢? 相信大家在初学Java的时候老师都有给我们讲解过:
1.通过字面量赋值的方式创建String,只会在字符串常量池中生成一个String对象。
2.通过构造方法传入String参数的方式会在堆内存和字符串常量池中各生成一个String对象,并将堆内存上String的引用放入栈。
这样的回答正确吗?至少在现在看来并不完全正确,因为它完全取决于使用的Java版本。上一篇文章《温故知新–你不知道的JVM内存分配》谈到HotSpot虚拟机在不同的JDK上对于字符串常量池的实现是不同的,摘录如下:
在JDK7以前,字符串常量池在方法区(永久代)中,此时常量池中存放的是字符串对象。而在JDK7中,字符串常量池从方法区迁移到了堆内存,同时将字符串对象存到了Java堆,字符串常量池中只是存入了字符串对象的引用。
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?我们以String str1=new String(“abc”)为例来分析:
1.JDK6中的内存分配
先来分析一下JDK6的内存分配情况,如下图所示:
当调用new String(“abc”)后,会在Java堆与常量池中各生成一个“abc”对象。同时,将str1指向堆中的“abc”对象。
2.JDK7中的内存分配
而在JDK7及以后版本中,由于字符串常量池被移到了堆内存,所以内存分配方式也有所不同,如下图所示:
当调用了new String(“abc”)后,会在堆内存中创建两个“abc”对象,str1指向其中一个”abc”对象,而常量池中则会生成一个“abc”对象的引用,并指向另一个”abc”对象。
至于Java中为什么要这么设计,我们在上篇文章中也已经解释了:** 因为String是Java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数据类型,为了节省程序内存提高程序性能,Java的设计者们开辟了一块字符串常量池区域,这块区域是是所有类共享的,每个虚拟机只有一个字符串常量池。因此,在使用字面量方式赋值的时候,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已经有了该字符串,则不会在堆内存中重新创建对象,而是直接将其指向了字符串常量池中的对象。**
二、String的intern()方法
在了解了String的内存分配之后,我们需要再来认识一下String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:String.intern()。
很多读者可能对于这一方法并不是太了解,但并不代表他不重要。我们先来看一下intern()方法的源码:
1 |
|
emmmmm….居然是一个native方法,不过没关系,即使看不到源码我们也能从其注释中得到一些信息:当调用intern方法的时候,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已经包含了一个等于该String对象的字符串,则直接返回字符串常量池中该字符串的引用。否则,会将该字符串对象包含的字符串添加到常量池,并返回此对象的引用。
1.一个关于intern()的简单例子
了解了intern方法的用途之后,来看一个简单的列子:
1 |
|
上面的一段代码会输出什么?编译运行之后如下:
如果理解了intern方法就很容易解释这个结果了,从上面截图中可以看到,我们的运行环境是JDK8。
String str1 = “hello world”; 这行代码会首先在Java堆中创建一个对象,并将该对象的引用放入字符串常量池中,str1指向常量池中的引用。
String str2 = new String(“hello world”);这行代码会通过new来实例化一个String对象,并将该对象的引用赋值给str2,然后检测字符串常量池中是否已经有了与“hello world”相等的对象,如果没有,则会在堆内存中再生成一个值为”hello world”的对象,并将其引用放入到字符串常量池中,否则,不会再去创建。这里,第一行代码其实已经在字符串常量池中保存了“hello world”字符串对象的引用,因此,第二行代码就不会再次向常量池中添加“hello world”的引用。
String str3=str2.intern(); 这行代码会首先去检测字符串常量池中是否已经包含了”hello world”的String对象,如果有则直接返回其引用。而在这里,str2.intern()其实刚好返回了第一行代码中生成的“hello world”对象。
因此【System.out.println(“str1 == str3:”+(str1 == str3));】这行代码会输出true.
如果切到JDK6,其打印结果与上一致,至于原因读者可以自行分析。
2.改造例子,再看intern
上一节中我们通过一个例子认识了intern()方法的作用,接下来,我们对上述例子做一些修改:
1 |
|
先别急着看下方答案,思考一下在JDK7(或JDK7之后)及JDK6上会输出什么结果?
1).JDK8的运行结果分析
我们先来看下我们先来看下JDK8的运行结果:
通过运行程序发现输出的两个结果都是true,这是为什么呢?我们通过一个图来分析:
**String str1=new String(“he”)+new String(“llo”);** 这行代码中new String(“he”)和new String(“llo”)会在堆上生成四个对象,因为与本例无关,所以图上没有画出,new String(“he”)+new String(“llo”)通过”+“号拼接后最终会生成一个”hello”对象并赋值给str1。
String str2=str1.intern(); 这行代码会首先检测字符串常量池,发现此时还没有存在与”hello”相等的字符串对象的引用,而在检测堆内存时发现堆中已经有了“hello”对象,遂将堆中的”hello”对象的应用放入字符串常量池中。
String str3=”hello”; 这行代码发现字符串常量池中已经存在了“hello”对象的引用,因此将str3指向了字符串常量池中的引用。
此时,我们发现str1、str2、str3指向了堆中的同一个”hello”对象,因此,就有了上边两个均为true的输出结果。
2).JDK6的运行结果分析
我们将运行环境切换到JDK6,来看下其输出结果:
有点意思!相同的代码在不同的JDK版本上输出结果竟然不相等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我们还通过一张图来分析:
**String str1=new String(“he”)+new String(“llo”);** 这行代码会通过new String(“he”)和new String(“llo”)会分别在Java堆与字符串常量池中各生成两个String对象,由于与本例无关,所以并没有在图中画出。而new String(“he”)+new String(“llo”)通过“+”号拼接后最终会在Java堆上生成一个”hello”对象,并将其赋值给了str1。
String str2=str1.intern(); 这行代码检测到字符串常量池中还没有“hello”对象,因此将堆中的”hello“对象复制到了字符串常量池,并将其赋值给str2。
String str3=”hello”; 这行代码检测到字符串常量池中已经有了”hello“对象,因此直接将str3指向了字符串常量池中的”hello“对象。
此时str1指向的是Java堆中的”hello“对象,而str2和str3均指向了字符串常量池中的对象。因此,有了上面的输出结果。
通过这两个例子,相信大家因该对String的intern()方法有了较深的认识。那么intern()方法具体在开发中有什么用呢?推荐大家可以看下美团技术团队的一篇文章《深入解析String#intern》中举的两个例子。限于篇幅,本文不再举例分析。
三、String类的结构及特性分析
前两节我们认识了String的内存分配以及它的intern()方法,这两节内容其实都是对String内存的分析。到目前为止,我们还并未认识String类的结构以及它的一些特性。那么本节内容我们就此来分析。先通过一段代码来大致了解一下String类的结构(代码取自jdk8):
1 |
|
可以看到String类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、Comparable接口以及CharSequence接口,意味着它可以被序列化,同时方便我们排序。另外,String类还被声明为了final类型,这意味着String类是不能被继承的。而在其内部维护了一个char数组,说明String是通过char数组来实现的,同时我们注意到这个char数组也被声明为了final,这也是我们常说的String是不可变的原因。
1.不同JDK版本之间String的差异
Java的设计团队一直在对String类进行优化,这就导致了不同jdk版本上String类的实现有些许差异,只是我们使用上并无感知。下图列出了jdk6-jdk9中String源码的一些变化。
可以看到在Java6之前String中维护了一个char 数组、一个偏移量 offset、一个字符数量 count以及一个哈希值 hash。
String对象是通过 offset 和 count 两个属性来定位 char[] 数组,获取字符串。这么做可以高效、快速地共享数组对象,同时节省内存空间,但这种方式很有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。
在Java7和Java8的版本中移除了 offset 和 count 两个变量了。这样的好处是String对象占用的内存稍微少了些,同时 String.substring 方法也不再共享 char[],从而解决了使用该方法可能导致的内存泄漏问题。
从Java9开始,String中的char数组被byte[]数组所替代。我们知道一个char类型占用两个字节,而byte占用一个字节。因此在存储单字节的String时,使用char数组会比byte数组少一个字节,但本质上并无任何差别。
另外,注意到在Java9的版本中多了一个coder,它是编码格式的标识,在计算字符串长度或者调用 indexOf() 函数时,需要根据这个字段,判断如何计算字符串长度。coder 属性默认有 0 和 1 两个值, 0 代表Latin-1(单字节编码),1 代表 UTF-16 编码。如果 String判断字符串只包含了 Latin-1,则 coder 属性值为 0 ,反之则为 1。
2.String字符串的裁剪、拼接等操作分析
在本节内容的开头我们已经知道了字符串的不可变性。那么为什么我们还可以使用String的substring方法进行裁剪,甚至可以直接使用”+“连接符进行字符串的拼接呢?
(1)String的substring实现
关于substring的实现,其实我们直接深入String的源码查看即可,源码如下:
1 |
|
从这段代码中可以看出,其实字符串的裁剪是通过实例化了一个新的String对象来实现的。所以,如果在项目中存在大量的字符串裁剪的代码应尽量避免使用String,而是使用性能更好的StringBuilder或StringBuffer来处理。
(2)String的字符串拼接实现
1)字符串拼接方案性能对比
关于字符串的拼接有很多实现方法,在这里我们举三个例子来进行一个性能对比,分别如下:
使用”+“操作符拼接字符串
1 |
|
使用String的concat()方法拼接
1 |
|
使用StringBuilder的append方法拼接
1 |
|
如上代码,通过三种方法分别进行了50000次字符串拼接,每种方法分别运行了20次。统计耗时,得到以下表格:
拼接方法 | 最小用时(ms) | 最大用时(ms) | 平均用时(ms) |
---|---|---|---|
“+”操作符 | 4868 | 5146 | 4924 |
String的concat方法 | 2227 | 2456 | 2296 |
StringBuilder的append方法 | 4 | 12 | 6.6 |
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到”+“操作符的性能是最差的,平均用时达到了4924ms。其次是String的concat方法,平均用时也在2296ms。而表现最为优秀的是StringBuilder的append方法,它的平均用时竟然只有6.6ms。这也是为什么在开发中不建议使用”+“操作符进行字符串拼接的原因。
2)三种字符串拼接方案原理分析
”+“操作符的实现原理
由于”+“操作符是由JVM来完成的,我么无法直接看到代码实现。不过Java为我们提供了一个javap的工具,可以帮助我们将Class文件进行一个反汇编,通过汇编指令,大致可以看出”+“操作符的实现原理。
1 |
|
把上边这段代码编译后,执行javap,得到如下结果:
注意图中的”11:“行指令处实例化了一个StringBuilder,在”19:”行处调用了StringBuilder的append方法,并在第”27:”行处调用了String的toString()方法。可见,JVM在进行”+“字符串拼接时也是用了StringBuilder来实现的,但为什么与直接使用StringBuilder的差距那么大呢?其实,只要我们将上边代码转换成虚拟机优化后的代码一看便知:
1 |
|
可见,优化后的代码虽然也是用的StringBuilder,但是StringBuilder却是在循环中实例化的,这就意味着循环了50000次,创建了50000个StringBuilder对象,并且调用了50000次toString()方法。怪不得用了这么长时间!!!
String的concat方法的实现原理
关于concat方法可以直接到String内部查看其源码,如下:
1 |
|
可以看到,在concat方法中使用Arrays的copyOf进行了一次数组拷贝,接下来又通过getChars方法再次进行了数组拷贝,最后通过new实例化了String对象并返回。这也意味着每调用一次concat都会生成一个String对象,但相比”+“操作符却省去了toString方法。因此,其性能要比”+“操作符好上不少。
至于StringBuilder其实也没必要再去分析了,毕竟”+“操作符也是基于StringBuilder实现的,只不过拼接过程中”+“操作符创建了大量的对象。而StringBuilder拼接时仅仅创建了一个StringBuilder对象。
四、总结
本篇文章我们深入分析了String字符串的内存分配、intern()方法,以及String类的结构及特性。关于这块知识,网上的文章鱼龙混杂,甚至众说纷纭。笔者也是参考了大量的文章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做的分析。但是,避免不了的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的问题,如果有,希望大家多多讨论给予指正。
同时,文章中多次提到StringBuilder,但限于文章篇幅,没能给出关于其详细分析。不过不用担心,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再做探讨。
不管怎样,相信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一定
对String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,尤其是了解String类的一些裁剪及拼接中可能造成的性能问题,在今后的开发中应该尽量避免。